宜都融媒讯(通讯员 劲松)红花套镇社区位于集镇中心,由原红花套村6组与原红花套老集镇街部分散住居民合并组建,设4个居民小组、现有居民1648户、人口2764人,有党员125人。
面对户籍人口组成多样、社区情况复杂多样、群众需求多种多样“三个多样”客观实情,社区党总支以上级党组织部署开展的筑堡工程为重要抓手,真情凸显为民履责、便民尽责、安民担责“三责情怀”,倾力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舒心、最安心的“家园港湾”,努力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认得到人、敲得开门、说得上话、托得了事”的坚强堡垒,奋力书写出社区管理治理的新篇章。
强核心:让群众看得到支部和党员的引领作用
一个支部一盏灯,一名党员一面旗。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员和干部。
党总支积极开展“党员微家”活动,充分激活党支部与党员“党建末梢”。第一支部老党员多,党总支组织党员以党课学习为主,人大代表、老干部曹兰凤成为党史宣讲志愿者,她在“红花乡音读党史”第五期上朗读了《周恩来订立修养七则》,质朴的乡音、深情的朗诵、新颖的宣讲形式,赢得全镇党建群内党员纷纷点赞;第二支部党员多数是原装卸队的下岗工人,党总支发挥其认真负责、不怕得罪人的特长,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守护趸船、记录水文,协调居委会辖区内的长江岸线整治、长江水域非法捕捞渔获物及垂钓劝阻等工作,受到社会各界认同;第三支部在老支书李光明的带领下,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大力倡导红事简办节俭、敬老厚养薄葬、非婚丧嫁娶一律不办、做好卫生防范系列“居规民约”,积极弘扬邻里和睦、守望相助、重情义、扬正义等高尚新风。
社区74岁老党员董德栋在2020年战疫中主动请缨渡口执勤
关键时刻看得出来。2020年战“疫”期间,党总支书记徐玉玲身先士卒,每天第一个赶到工作岗位先给社区干部测量体温,确保安全上岗,坚持一天3次督查卡口执勤情况,率先捐款1600元。在徐玉玲的带动下,社区居民捐款4万多元、捐物资折款2万多元,充分体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朴实大爱。71岁的女组长王友敏,不怕掉面子、入户喊在前,不惧碰钉子、防控无情面,不悔当苦力、吃亏也要解民难,她的做法《宜都古稀组长一线抗疫“劲逮逮”》得到《中新网》长篇推介;74岁的老党员董德栋主动请缨到疫情监测检查点值班,一天不落守好岗位,道路卡口撤除后,志愿者们开始休整,他又主动到长江大堤关卡口值守,防止人员渡江登岸……两位老党员的先进事迹,经宜都战“疫”专栏推介,在全镇干群中引起强烈反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几年,红花套社区先后被表彰为湖北省充分就业社区、宜昌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宜都市文明社区、宜都市十星便民服务室、宜都市“磁铁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红花套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总支书记徐玉玲连续三年获宜都市“五强书记”称号。
暖人心:让居民感受到社区和集镇的明显改观
社区党总支深入开展“三必访三必听”活动
深入开展“三必访三必听”活动,用心找准民生问题的“小切口”,真心解决居民反映的“急难盼”。
兴办“幸福食堂”,让老年人集中进餐得到实惠。针对居民反映老人多、病号多、吃饭难实际情况,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民政部门37.4万资金,社区自筹7.6万。2019年,修建了占地面积120多平的“幸福食堂”,每天为社区居民以市场价提供中、晚两顿快餐服务,对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每餐减免2元。初步统计,3年来,累计为社区老人减免餐费13000多元。
社区广场舞爱好者在修旧复原后的老候船室熟悉舞蹈节目
翻修“老候船室”,让曾经的乡愁成为“网红”。上世纪50年代,轮船是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当时去往沙市武汉的轮船都要在“红花候船室”停靠。因年久失修,宜昌港务公司拟拆除,许多居民建议保留这份乡愁,经居委会多方协调,镇政府投资10万元将候船室修旧复原。如今,白天居民休闲、晚上跳广场舞、居委会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在此开展,电影“山楂树之恋”曾在此取景。
改善老巷旧居,让群众反映的呼声有回应。针对“三必访三必听”中居民反映的污水排放、路灯照明、冷巷杂草等民生问题,镇政府补助与居委会自筹20多万元,新修了高家巷、杨桥路700多米水泥硬化路,接通了涉及偏巷老居3条下水管道,安装了12盏高脚路灯。
2021年,红花套镇启动“擦亮小城镇”建设,社区党总支耐心做好居民腾空及商户歇业工作,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支持“擦亮小城镇”,让家园面貌发生大改观。2021年,红花套镇启动“擦亮小城镇”建设,提升城镇发展品质,涉及居委会辖区住户商户的有荆门山大道与桔城大道配套改造,老供销社、集贸市场新建停车场等4个工程项目。党总支一班人分片包干,耐心做好拆违腾空、搬迁补偿等协调工作,经过10个多月的奋战,2.6公里的街道全部刷黑、铺设路肩石、栽植树木400多棵、增设景观元素60多处、新增车位122个,集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聚民心:让住户融入到法治和自治的共创实践
党建“一根针”,穿起“千条线”。充分彰显基层党组织“凝浆固土”作用,用法治自治的软植入,潜移默化促进社区管理的大提升。
用法治构建和谐。社区上届治保调解委员、老党员张明贵是红花套镇资深法律工作者,2019年,党总支筹建成立了“张明贵调解工作室”。近3年,他积极为居民群众无偿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指引、法律宣传、纠纷调处等公益性服务100多次,充分利用道德法治讲堂、社区法治培训等机会,主动开展《宪法》、《民法典》、长江禁渔、扫黑除恶、依法信访、反电信诈骗等主题宣讲50多场,居委会由此成为无越级访、无集体访、无重复访“三无社区”。
靠服务赢得满意。社区干部坚持做到24小时不关机,随时关注4个居民小组的微信群消息,遇群众反映停水停电停气事宜、第一时间上报处理;组织党员志愿者定期对江岸进行环保志愿服务,对集镇街上“牛皮癣”、发现一处清理一处,有垃圾钩背箱满溢及时联系环卫所清运清空;经常带领志愿者、指导居民安装“反电诈”APP、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讲解防金融诈骗重点、指导居民手机缴纳城乡居民医保金、水电费、燃气费、手机处理交通违章事项等;规范居委会鱼池、货场、沙场、超市等集体资产租赁使用,2021年实现社区集体收入16.5万元。
借自治彰显导向。2021年,党总支利用换届契机,组织辖区内长虹花园、兆丰苑两个商品房居住小区,选举成立了环境和物业业主管理委员会,党总支书记徐玉玲担任管委会主任,以此构建“党总支+业主+民警”联动机制,引导住户知晓明白各自在小区治理中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样做到。去年,积极争取宜都市文化旅游局支持,为兆丰苑小区安装了7套健身设备,为长虹花园安装了1套乒乓球桌。从社会捐赠物资中调剂解决两个小区消毒液40瓶、口罩2000只、防护服60套、医用手套200副、酒精50000克,帮助提升疫情防控标准。
(责编:刘娟 审核:党艳秋)
版权与免责声明:①凡本平台注明"宜都融媒讯"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宜都融媒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②凡本平台来源注明"XXX(非宜都融媒)"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若投稿,或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平台联系的,请发送至邮箱:yiduweb@126.com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