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融媒讯(记者 朱敏 江传堃)作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深耕新材料、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根植性主导产业集群,打好“有链强链、缺链补链、上下延链”组合拳,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超8%,绘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在宜昌东阳光电池箔有限公司,薄如蝉翼的金属箔从生产线上流出,经严格质检、分切包装,这些电池箔产品很快就将销往国内主流电芯生产企业,并出口东南亚等地。
宜昌东阳光电池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洪星介绍:“电池箔主要销往国轩高科、瑞浦兰钧、优箔良材等主流电芯厂、涂碳厂,即将突破千吨级量产。部分双零箔出口到东南亚等地,基本按年初的排产计划稳步推进中。下一步我们将提高产量,力争在下半年进入满产状态。”
今年一季度,企业产销近5000吨,实现销售收入约1.5亿元。未来,来自更多国内头部厂商的新能源汽车,将为动力心脏匹配上“宜昌造”。
构筑硬核支撑,还体现在“缺链补链、上下延链”上。经过多年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的精准攻坚,宜都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原料药+制剂+大健康”全链条。前不久,2025蒲公英首届原料药新质生产力大会在宜都召开,来自全球的生物医药领域专家学者、头部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为擦亮宜都医药行业名片探寻全新路径。
“通过这种产、学、研、政、企、金融等多方面的合作,能够去搭建起一个生态的产业平台,把我们整个业界产业的从业者集聚,共同来打造宜都这样一个医药行业的新名片。”蒲公英创始人、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终身院士张金巍说道。
坚定不移走好工业强市之路的宜都,也在持续加力,推动产业发展向新而行、向绿而行,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就是抓手之一。在市级“四个重大”项目:宜昌产投(宜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建设现场,陆域、水域建设正酣。项目总投资50亿元,分四期开发,将建设绿色船舶制造、先进船舶制造及充换电和三电配套三大板块。正在建设中的项目一期主要承担宜昌达门船舶有限公司整体搬迁任务。
宜昌产投(宜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项目技术总工徐辉洋介绍:“船舶产业园项目,生产厂房包括配套设施所有结构主体均已完成,已移交达门船厂进行前期的生产准备工作,预计6月30日完成竣工验收。”
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可实现船舶总装及配套制造产值100亿元以上,年税收5亿元以上。成为宜都打造长江中游绿色智能船舶全产业链生产基地的重要支撑。
重大项目是“支撑力”,是“压舱石”,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重大项目持续发力,今年一季度,宜都市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速达8%以上,工业发展、项目投资、社会消费等方面持续向好。
市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曹亮表示:“今年以来,宜都市坚持以‘当好全省支点建设县域排头兵’为目标,扎实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一季度,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3%,全市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5.1 亿元。”
锚定汉襄宜“金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新坐标,未来,宜都将以实力更足、成色更优、后劲更强的县域经济发展动能,助推宜昌在支点建设中奋勇争先。
市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曹亮进一步介绍:“全力打好产业倍增、城乡融合、生态示范、开放协同四大攻坚战。深化‘五个一’产业链招商,持续壮大新材料、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根植性主导产业集群规模。以宜都化工园为依托,积极参与汉襄宜‘金三角’产业分工,为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作出宜都贡献。”
(责编:李虹 刘娟 审核:党艳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