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城:产业沃土点亮万家灯火

宜都融媒讯(记者 郑振亚 杨玉玲)51家规上工业企业、1.1万余个就业岗位、80%的本地用工率——作为我市的工业“心脏”,枝城镇用二十年探索出一条“以产聚人、以人兴城”的发展新路,用“产业筋骨”撑起“民生脊梁”,生动诠释了“产业强镇”与“幸福宜居”的双向奔赴。

走进世纪伟业防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35岁的彭传全正在仔细检查设备安全。这位大堰村的青年,曾经辗转上海、广州打工,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月入6000元。

“以前在外地打工,只能报喜,不能报忧,怕屋里人担心,现在回来工作,工资不比在外(打工)少,生活也踏实了蛮多,下班还能检查小孩的作业,周末还可以带小孩去长颈鹿乐园、三峡千古情玩,现在的生活还是比较满意。”世纪伟业防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彭传全感慨道。

2009年兴发集团的落户,拉开了枝城产业集聚的序幕。如今,这家中国企业500强已成为吸纳就业的“强磁场”。2024年企业招聘中,超半数录用者都是像罗亚章这样的本地居民。从普通工人到安全员助理,6年间他的工资增长了50%。

兴发集团宜都园区办公室副主任王媛表示:“我们特别看重返乡务工人员,他们既有北上广的工作经验,又有扎根家乡的稳定性。像小罗这样的员工,我们已经培养了几百名基层基础骨干,公司管理岗中有1/3都是从一线员工成长起来的。”

龙头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就业机会,更激活了整个镇域经济的“一池春水”。该镇餐饮店如雨后春笋增至391家,“李园农家菜馆”的老板李远春10年前还在外务工,如今的餐馆生意越来越红火。

李园农家菜馆老板李远春介绍:“我们的生意从早晨10点一直到晚上10点多钟,高峰时期来吃饭的顾客大概有个十几桌,比打工强太多了,我们去年,也是刚提了一台新车,全靠这个小店的收入。”

在枝城镇政府的“就业保障清单”上,一组数据揭示出发展逻辑:年均投入数十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70名返乡创业者发放补贴35万元;建立劳动监察快速响应机制;织密劳动者权益“保护网”。

“我们严格落实企业保姆制度和惠民强基大走访,实时为企业纾难解困,监测企业用工需求和居民的就业状况,今年我们镇已开展春风行动两场,精确匹配岗位500余人,并在村组设立了零工驿站、就业服务站等,点对点做好企业用工、群众就业的双向选择。”枝城镇社会事务办主任王春丽介绍道。

如今的枝城,不仅跻身全国中部百强乡镇第9位,更实现了28个村集体收入全部超20万元的全域共富。从物流网点全覆盖到采摘园变身团建基地,产业链的延伸正在每个角落催生新的可能。

枝城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向成江表示:“工业强镇从来都不是冰冷的GDP数字,而是带着民生温度的实践发展。近三年,我镇引进磷氟锂业、兴友(新能源)等37个重点产业项目,每个项目平均带动就业岗位50-70人,形成‘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批就业’的链式效应,真正实现了‘产业筋骨强起来’与‘百姓钱袋鼓起来’的双赢。”

(责编:李虹 刘娟 审核:党艳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