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现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快布局
三宁化工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纺丝车间。 通讯员 郑有根 摄
吉星化工磷基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正酣。记者 龚昌俊 摄
宜都东阳光超薄电池铝箔一期项目生产车间。 记者 林潇 摄
多氟多宜化华中氟硅产业园项目效果图。
从“化工围江”到绿色发展,宜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的政治责任,扎实做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工作,推动化工产业转换新动能,向着现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等板块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了以磷化工为龙头,煤化工、盐化工、硅化工等耦合循环的产业体系,化工产业呈现结构调优、绿色增长的发展态势。
三宁己内酰胺和尼龙新材料项目
阔步迈入化纤纺织新赛道
三宁己内酰胺和尼龙新材料项目是三宁化工第二个百亿级投资项目,也是湖北省“十四五”重点推进项目。其产能为年产40万吨己内酰胺、40万吨切片、20万吨聚酰胺差别化新材料纺丝等产品。
项目于2021年11月开工,2024年8月投产。它的建成,标志着三宁化工利用自有的氨、氢气、硫酸等上游原材料,形成了一条从己内酰胺到尼龙6和尼龙66的完整循环经济产业链,成功步入了“化纤”纺织新赛道。
己内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集合了全球先进工艺和设备,核心装置和工艺是三宁历时10年自主研发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可大幅降低己内酰胺的生产成本。与项目配套的双氧水及硫酸装置,在细分行业中属于第一个无人操作的“黑灯”工厂。该项目成为姚家港化工园打造千亿园区的重要支撑。
多氟多宜化华中氟硅产业园项目
硅化工产业链锻造新质生产力
2024年12月5日,总投资96亿元的多氟多宜化华中氟硅产业园项目,在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开工。
氟硅酸,是氟硅产业最主要的生产原料,它在磷酸浓缩和反应过程中会副产出来。在白洋工业园,磷化工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宜化磷化工项目和邦普宜化项目投产后,每年浓缩和反应磷酸80万吨,副产4.8万吨氟硅酸,“量大管饱”,能满足氟硅材料产业生产所需。
据了解,项目一期主要规划有6万吨无水氟化氢、2万吨电子级氢氟酸、3万吨无水氟化铝、2万吨六氟磷酸锂、高纯四氟化硅等,其中电子级氢氟酸在半导体、芯片行业广泛应用,六氟磷酸锂则是新能源电池的主要材料之一,市场前景看好。
在延伸氟化工产业链的同时,多氟多宜化华中氟硅产业园还计划建设甲硅烷、乙硅烷等电子特气,以及硅碳负极、磷酸锰铁锂正极、锂电池、储能等项目,进一步发展硅化工产业链。
宜都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项目
挺进高端电池铝箔市场新蓝海
动力电池被视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而电池铝箔是构成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2021年,东阳光瞄准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在宜都打造低碳高端电池铝箔项目,去年8月,一期项目顺利投产。据了解,目前公司正处于产能爬坡的阶段,每个月可产出2000吨成品,力争今年下半年达到满产状态。
东阳光集团计划投资105亿元,分三期建设年产20万吨低碳高端电池铝箔及相关材料项目。项目一期投资15亿元,设计年产能6万吨。去年以来,东阳光电池箔已实现销售额3.5亿元。眼下,公司正积极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宜昌楚能等新能源企业接洽,产品已通过相关认证,进入试单环节。整体项目全部达产以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电池铝箔生产基地之一,年产值80亿元,将为宜昌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发挥补链强链的关键作用。
睿阳年产3万吨二醋酸纤维素项目
筑牢质量高韧性强的供应链体系
当阳市睿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二醋酸纤维素项目是2024年湖北省重点项目,由湖北新阳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1.4亿元建设,于去年3月正式开工,目前单体工程设备安装完成正在调试,办公楼、仓库正进行装饰装修,预计2025年3月正式投产。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年产3万吨醋酸纤维素产品,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缴纳税收7000万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提供就业岗位110个。
项目旨在以质量高、韧性强的供应链体系推动当阳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新材料产业链稳定性和安全水平。以新阳特纤、睿阳新材、鸿阳新材为组团的醋酸丝束、莱赛尔产业集群建成后,预计可实现50亿元产值、2.5亿元税收、2.8亿元创汇,为当阳打造“宜荆荆都市圈一体化重要节点”赋能、提质、增效。
吉星化工磷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
助力远安打造高端磷系产业集群
湖北吉星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黄磷及精细磷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拥有年产黄磷2.5万吨、次磷酸钠2万吨、磷酸氢钙1.5万吨、饲料级磷酸三钙1.2万吨的生产规模。
据了解,吉星化工磷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占地2100亩,由吉星化工筹资66.32亿元建设。项目共包含年产5.3万吨黄磷技改项目、L-草铵膦原药及制剂项目、废盐综合利用年产30万吨烧碱项目、配套基础辅助项目等子项目,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于2023年10月动工建设。
吉星化工磷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2000余个就业岗位,年产值预计超百亿元。同时,还将提升吉星化工智能化生产水平,延伸远安县磷化工产业链条,构建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磷系产业集群。
三峡商报记者 张明文 付伟 许正宇 邓羽琴 宋潇潇 龚昌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