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打好就业“组合拳” 稳定民生“基本盘”

宜都推进“需求+培训+取证+招聘+上岗”模式

三峡日报讯(记者方勇华,通讯员熊婷婷、刘可怡)8月5日,宜昌达门船舶有限公司舾装车间内,焊花四溅,数十名焊工在进行船体零部件的焊接,其中部分焊工是通过宜都市就业训练中心“订单式”培训后入职的。

该公司培训中心主任周金三介绍:“企业从宜昌搬到宜都后,流失了部分人员,产能扩大了近一倍,老厂那边建船可能一年是十二三艘的样子,到这边来增至20多艘,对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宜都市人社局在走访中精准捕捉到这一关键信息,迅速与宜昌达门船舶有限公司签署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精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联合开展“装备制造技能人才订单班”培训,为企业定向培育、储备电焊、铆工、电工等技能人才。

焊工颜泽亮说:“之前我在家待业了大半年,通过参加就业中心组织的技能培训,掌握了焊工的技能,还拿到了资格证,因为是订单培训,结业后直接上岗。我觉得这个‘订单式’的培训对我们求职者来说非常好,不仅掌握了一门手艺,还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就业,不用到处投简历,待遇也不错。”

达门船舶“订单式”培训的成功实践并不是个例。自今年起,宜都市人社局探索推进“需求+培训+取证+招聘+上岗”闭环培训模式,联合多家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学员培训合格即可进入企上岗就业。

“我们通过前期民生需求大走访活动,了解用工需求,结合企业实际开展技能培训,推荐优秀学员到企业上岗,先后为达门船舶、榕生时装、宜运机电等6家企业开展焊工、铆工、电工、服装缝纫工等培训班共15期325人。”市就业训练中心教师、宜昌市技能大师杨昌兵介绍。

“00后”凌佳鹏毕业后创立了宜都市乔伊红云服饰有限公司,并利用淘宝平台开起网店,但平台推广费用高、回款周期长,资金周转一度吃紧。人社服务专员了解情况后,随即主动介入,为其精准对接政策资金予以支持。

“在和市人社局沟通时,他们知道我在资金方面有一些需求,就协助先后申请了5000元的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9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提交材料之后,一个星期钱款就下来了。”凌佳鹏回忆道。

针对凌佳鹏这类创业者面临的挑战,宜都市构建了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出台了包括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扶持资金、创业担保贷款及创业培训等在内的一揽子优惠政策,旨在提供全链条、全方位的创业支持。

除了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政策扶持,宜都市还搭建返乡创业孵化平台,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并结合民生大走访、包联企业等活动,动态掌握企业发展的核心需求与痛点,解决他们在创业周期中遇到的各类难题。

市人社局还深入乡镇、企业围绕稳岗用工、劳动关系、政策帮扶等方面摸排需求,全力解决企业诉求和困难,将241次走访收集的198项诉求转化为175件落地实事,不断将“问题清单”淬炼成企业安心发展、群众安稳就业的“幸福清单”。

(来源: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